——《光明日报》发表凯发娱乐尚少梅院长署名文章探讨护理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护士节向全国广大护士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时强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护士义无反顾🕵🏻、逆行出征,白衣执甲🍒、不负重托,英勇无畏冲向国内国外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为打赢中国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出重要贡献🏄🏽♂️,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在今年这个特别的护士节到来之际,凯发娱乐尚少梅院长应邀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发展专业化护理队伍守护人民健康》,指出应构建合理的护理人才结构;科学布局,促进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并号召形成尊重护理专业价值的良好氛围。(原文链接见: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20-05/12/nw.D110000gmrb_20200512_2-07.htm#)
发展专业化护理队伍守护人民健康
作者:尚少梅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12日 07版)
手术的顺利进展离不开器械护士的准确传递。图为凯发娱乐学生正在老师引导下认识手术器械👩🦼。李珂摄/光明图片
【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医科新思考】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战场上🤞🏿,广大护士一直奋战在最前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国援鄂医疗队员中有2.86万名护士,占了近70%🥁🤵🏻。急危重症病房的护士累计工作时间最长🧑🏼⚕️,但他们不畏艰辛,给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
这场疫情促使我们深刻思考🦊,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常态卫生服务需求激增的态势下🫅🏻9️⃣,如何大力推进我国护理人才建设?我认为,应着力于多层次、全方位的院校培养💪🏻,加强政策引导,打通护士职业发展上升通道,激发全社会对护理专业价值的认同,发展一支富有活力的专业化护理队伍,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构建合理的护理人才结构
经过多年积极扩大护理人才培养规模,到2019年底👩🦽,我国已有445万名护士,每千人口护士数达到3名,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千人口2名护士的最低标准👩🏻,并且扭转了我国长期医护比倒置的状况,但这一密度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平均密度(每千人口9名护士)仍相差甚远。
合理的护理人才结构,对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多层次培养护理人才是现有人力资源结构和社会多样化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我国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护士学历结构明显改善🖲,本科、研究生学历护士逐年增加🥘,预计至2020年底🥪,本科及以上注册护士将达到24.4%。与此同时🧑🏿🔬,护理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更加多元化🧑🏼🤝🧑🏼,范围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多层次🧉、全方位培养护理人才将是盘活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我国护理人才队伍潜能的有效途径🧑🏿。
科学布局🏸,促进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截至2019年底,我国招收护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约600余所🧑🏼🌾、本科院校约260余所,硕士院校约110余所,博士院校27所🕹,已形成覆盖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培养体系,为实施多层次全方位培养护理人才提供了基本条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我们立足于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的同时🚵🏻♀️,应兼顾高层次护理学科人才培养,发挥高等护理教育作用,引领护理学科走向专业化✳️;统筹护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增加传统护理岗位的吸引力,拓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健康领域的应用,科学布局,促进护理学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
第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重在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以护理岗位胜任力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制定招生规模和培养标准👩🏿🎓,发挥夯实护理人力基础、均衡卫生服务公平性的作用,使之成为缓解我国临床护理人员短缺的主要渠道🚵🏿👎。
第二💅🏽,本科护理教育应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培养具有临床护理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实用性护理人才🛹。未来本科护理教育应起到调整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结构的作用。可建设一批应用型护理本科⚄,以适应社会对护理服务多样化的需求✳️。
第三,研究生教育应以培养护理高精尖人才为目标。目前🤜🏿,临床急需一批能处理复杂护理问题、具备专业化技能的护理专家。硕士教育应将重点放在推动护理专业硕士学位建设上,更加重视与临床需求相结合🫵🏽,注重临床思维和专科能力培养;在专业方向设置上进行新的探索,如适应临床需要的急危重症专科护理、传染病护理与管理等,与大健康🙍🏻♀️、大卫生领域相适应的慢病管理👹、老年护理等,与现代科技发展相适应的护理信息管理等⛹️♂️。护理博士教育应重视独立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引导其科研成果在临床中发挥作用♗🌟,博士教育将成为护理学科建设的生力军。
第四👩🏿🔬🧝🏼♂️,营造鼓励护理人员终身学习的氛围,提供完善的职业教育上升通道和规范化临床培训,完善护理人员在职学历教育和岗位继续教育,鼓励临床护士追求更高教育水平和临床技能水平👩🏻🍼🙇♀️。
形成尊重护理专业价值的良好氛围
护理专业人才的发展应在国家层面给予明确的政策支持⛰,建议再次将护理专业列为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加大护理各层级教育的投入📒,包含护理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临床教学资源建设以及护理师资培养建设™️,以保证护理教育的质量。
在使用中应重视护理人才的合理配置⭐️,优化人才政策,增强岗位吸引力🧟♂️,提高基层护理人员待遇。加强护理教育的创新改革📉,在一定范围内探索设立发挥护士独立判断🧑🏽💻、独立处置能力的岗位♙🪞,政策引导部分高年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发挥其在临床🤸、社区、基层卫生机构及“互联网+护理”中的作用,延长护理人员的职业生涯💻,相对缓解护理人员短缺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健康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
(凯发娱乐)